第九十九章 悍贼王五_抗清
寂寞的舞者 > 抗清 > 第九十九章 悍贼王五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九十九章 悍贼王五

  武昌,湖广总督衙门。

  今日京师有快马寄札至总督府,札中只言一事。

  户部尚书苏纳海“藐视上命”,拔地迟误;

  直隶总督朱昌祚、巡抚王登联“纷更妄奏”,经部议俱论死罪。

  阅后,湖广总督张长庚并未说话,只将札子递给边上的湖广巡抚杨茂勋。

  清廷于湖广除设总督统管外,另设湖广巡抚治湖北,偏沅巡抚治湖南。

  此外因围剿夔东明军战事需要,又复设郧阳巡抚掌管鄂、豫、川、陕毗邻地区的五道八府军民事务。

  年初,有科臣姚启圣上书朝廷,请援江南、陕西之例,分湖广为湖北、湖南两省,并各设巡抚管治。

  部议张长庚详议。

  因战事原因,未能细办。

  湖广巡抚杨茂勋辽人出身,汉军镶红旗,因精通满语以荫生应选入仕,官运亨通,短短十四年便官至湖广巡抚,发迹不可谓不快。

  看过札子后,杨茂勋微叹一声,摇了摇头:“都是圈地惹的祸事。”

  张长庚亦微微点头。

  去年辅臣鳌拜命于直隶再行圈地,特将此事交户部尚书苏纳海、巡抚王登联办理。

  因所圈之地皆为直隶良民之地,若行圈地必使百姓流离失所,故官声甚好的直隶总督朱昌祚毅然抗奏,力陈不可再行圈地。

  苏纳海、王登联上奏附议。

  结果鳌拜大怒,给三人定下死罪寄札各省。

  年幼的小皇帝曾召集四位辅臣商议此事。

  鳌拜坚持要将三人处以极刑。

  辅臣中排名第一的索尼和排名第三的遏必隆出声附和,排名第二的苏克萨哈知自己若强行反对容易引火烧身,只好沉默不语。

  但年幼的小皇帝仍是不允鳌拜所请,只命将苏纳海三人各鞭一百,家产没收。

  不想鳌拜随后矫旨将苏纳海三人处死,并寄札各省。

  “鳌拜倒行逆施,自为辅臣以来擅权专重,日益骄横,如今无故擅杀大臣,将来必大祸临头。”

  杨茂勋久在湖广,同张长庚这个总督配合极好,又知张长庚非鳌拜一党,故而也不避讳什么。

  “皇上今年已经十一,按惯例十八方能亲政,还有七年,谁知朝中要生出多少事来,又有多少正直之人为鳌拜所害。”

  张长庚端起茶碗微饮一口,他虽贵为湖广总督,却于朝堂之上并无份量。

  故明知鳌拜祸国殃民,也是无可奈何。

  更不敢上书公然反对鳌拜,只能与私交甚好之人发几句牢骚。

  “当年先帝遗命索尼、苏克萨哈、遏必隆、鳌拜四人共同辅政,四人中又钦定鳌拜最末,可见先帝在时就知鳌拜若政柄独掌,必窃弄威权。可惜索尼四朝元老,位望隆重却不能压制鳌拜,以致鳌拜一党于朝中坐大。”

  杨茂勋颇是忧国忧民,如今鳌拜党羽不仅遍布朝堂,军中附拥之辈更是多如牛毛。

  两个弟弟内大臣卓布泰、靖西将军穆里玛更是手握重兵,已然无人可制。

  再这般继续下去,八旗怕是成了他鳌拜一人的八旗。

  届时,这天下还能姓爱新觉罗?

  “索相年老多病,很多事情也是有心无力。”

  张长庚苦笑一声。

  杨茂勋却是微哼一声:“与其说索相有心无力,倒不如说索相明哲保身,畏事避祸。”

  “或许吧。”

  张长庚没有反驳,因为事实可能就是如此。

  排名第一的索尼明哲保身不愿压制鳌拜,排名第三的辅臣遏必隆虽出自名门,但为人庸懦,遇事无主见,又与鳌拜同属镶黄旗满洲,故于朝堂之上以鳌拜马首是瞻,根本起不到辅臣之间的平衡作用。

  独排名第二的苏克萨哈与鳌拜屡屡做对。

  问题是苏克萨哈原本依附多尔衮,多尔衮一死就跳出来告发多尔衮谋逆,因而不仅原两白旗出身的官员瞧不起他,连索尼等人也不愿与他为伍。

  独木难支,能指望苏克萨哈干什么?

  结果就是明明排名最末的鳌拜硬是一跃成为辅臣之首,朝堂内外无不以少保敬称之。

  这次鳌拜派其弟穆里玛挂靖西将军印统帅京营八旗出征,除为其党羽在这围剿明军的最后一战捞取足够军功外,亦是笼络京营八旗官兵的手段。

  雨露均沾。

  可想战后有多少八旗官兵因分得军功得了前程,而对他鳌拜感恩戴德。

  只知道又能如何?

  他张长庚敢背地里给大军捣乱不成?

  还是他杨茂勋敢故意让大军吃败仗,从而让鳌拜的小算盘落空?

  眼下最重的还是先剿了夔东这帮老顺贼!

  攘外,才能安内。

  杨茂勋忽提到一事,说是京中家人给其书信中说云南那边常使人往鳌拜府上送礼,又有言称江南转运云贵的钱粮两成都不曾运去,而是都到了少保府上。

  “内外互援而矣。”

  张长庚冷笑一声。

  吴三桂于云贵已成“国中之国”,骄兵悍将不可一世。

  鳌拜则窃权于朝中擅掌大柄,一时威福,皆出其门。

  这两个看着似乎并没有直接关系,当年先帝驾崩时鳌拜还不让吴三桂进京吊唁,给人一种与吴三桂水火不容的印象。

  但谁敢说他鳌拜不是故意如此呢?

  “若鳌拜行那大逆之事,吴三桂必是其奥援,唉,天下好不容易平定,朝中却又出了奸臣,那三藩更是尾大不掉,百姓何时才能过上太平日子!”

  杨茂勋郁火难张,恨恨的一拍案桌。

  张长庚见状不禁感慨一句:“唯今之计便是皇上及早亲政,否则时日一久朝中必有大变。”

  “皇上不过十一,尚需七年才能亲政,”

  杨茂勋忽的顿住,“先帝十四便行亲政,有此先例在,皇上又何需等到十八?”

  闻言,张长庚亦眼前一亮,是啊,皇上为何不能效先帝前例及早亲政呢?

  正欲同杨茂勋探讨此例是否可行时,门房来报说是前线正在剿贼的提督大人有紧急军情奏报。

  “递进来!”

  一听是紧急军情,张长庚赶紧让门房将董学礼的急报呈上。

  打开一看,顿时愣住。

  董学礼急报大贼郝摇旗、袁宗第已携残部突破封锁线窜入茅麓山,左都督于大海、郧阳总兵穆生辉以身殉国,好在奉命进剿巫山贼的副将牛万程及时领军填补了二将防线缺口。

  奏报中又反复提及一個人名。

  就是一个叫王五的明军将领。

  董称此贼极为凶悍,现为大贼刘体纯部首脑之一。

  “王五?”

  张长庚眉头微皱,想到什么忙走到案桌前,翻开前日西安将军傅喀禅发来的一份军情通报公文。

  仔细再读,眉头皱的更凶。

  因为这个王五就是西安将军公文中所说,那个袭杀了满洲副都统杜敏的明将!

  诡计多端且凶残强悍。

  西安将军公文要求湖广方面对此贼绝不可招降,若能生擒当送京师凌迟以奠阵亡满洲将士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jmdwz.cc。寂寞的舞者手机版:https://m.jmdwz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